歡迎造訪美帝亞氮化矽陶瓷網站

上博東館26日重啟:新增陶瓷、璽印等十大展廳先睹為快_觀眾_玉器_上海博物館

發佈時間:2024-09-27點選:0

澎湃新聞從上海博物館6月24日舉行的記者會上獲悉,上博東館將於6月26日起重新對外開放。重啟後的上博東館將新增10個展廳及互動體驗空間,開放面積將達到展陳空間的80%左右,每日接待限額也將由原來的每天1萬人次提升至每天2萬人次。 6月25日12時起,觀眾可在「上博參觀預約」小程式預約。

上博東館是今年2月2日開放,5月21日暫時關閉的。此次重啟,上博也新增了一系列配套便民措施,例如與上海的公車公司合作,開通人民廣場館和東館之間的客製化公車班線,便於觀眾在兩館間穿梭。

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在今天的發布會詳細介紹了上博東館按照「三部曲」開放計畫。本月底將開放陶瓷館、璽印篆刻館、玉器館、貨幣館四個「中國古代藝術通史系列」常設展廳,加上已開放的青銅館、雕塑館,上海博物館八部「中國古代藝術史教科書」中的六部已經揭開神秘面紗。同時,聚焦城市文脈探源與對外文化交流主題,新推出兩個專題展廳,分別是考古館「考古上海」展和陶瓷專題館「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另外,全新打造了古文明探索宮、數位館「山水江南」展、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文創旗艦空間等四個互動體驗空間,提供觀眾文旅新體驗。

中國古代玉器館

中國古代陶瓷館

新增10個開放空間,開放面積達80%

「參觀完我們的展廳,你們可能會感嘆,傳統文化也可以做得如此時尚。」襤褸在記者會上介紹。此新增的10個展廳及互動體驗空間分佈於上博東館的二樓至四層空間。澎湃新聞記者今天在館方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對新增的十個空間進行“速覽”,每個展廳停留不到10分鐘,一刻不停歇,需要將近2小時,非常考驗參觀者的腳力。

其中,玉器館、璽印篆刻館位於二樓,陶瓷館、陶瓷專題館、貨幣館位於三樓,文明探索館跨三樓四樓兩層,考古館、文保科技館等位於四樓。

玉器館

玉器館展陳面積800多平方公尺。展覽以中國古代玉器通史為框架,在原人民廣場館常設展陳的基礎上,展出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近350件(組)館藏玉器,新增綠松石、瑪瑙、翡翠等品類,完善觀眾對古代玉器用材的認知。

玉器館展覽現場

璽印篆刻館展出面積600多平方米,新陳列的主體劃分為「中國璽印」及「中國篆刻」兩個通史板塊,共展出精品文物573件,較之前增加近百件,新品約佔35%。

中國古代陶瓷館

陶瓷館面積近1800平方公尺。展覽在人民廣場陶瓷館原有體系框架的基礎上,遴選出558件/組具有代表性的館藏精品,其中近50%的展品為首次亮相,展品總數增加了近百件。

陶瓷館展覽現場

陶瓷專題館面積600多平方公尺。該展覽是上海博物館全新策劃推出的常設專題陳列,旨在書寫一部濃縮的貿易陶瓷史教科書。展覽精選353件/組展品,其中近半數首次公開展出,全面展示隋唐、宋元至明清時期中國貿易陶瓷的歷史變遷,幾乎是代表性品種的一次完整呈現。

陶瓷專題館

貨幣館面積近1000平方米,展示館藏錢幣6000餘件,總量為原展陳的近兩倍,是上博東館展示文物數量最多的常設展廳。更新後的貨幣館新增了民國時期貨幣和革命根據地貨幣兩部分內容,增加了兩百多件紙幣文物,這些新增紙幣藏品為上海博物館首次在常設展中展出。

增加互動,創新展項,打造兒童友善場館

這次上博東館新的展陳在設計中融入了許多創新和巧思,也在潤物細無聲地向觀眾普及博物館工作,傳遞文物保護理念。例如在陶瓷館和玉器館,都有允許觀眾觸摸文物、展品的創新展項;在展廳參觀過程中,也能感受到許多兒童友善的參觀設計,此次全新開放的「古代文明探索宮」更是專為青少少打造的職業體驗與探索空間。

「古文明探索宮」

例如,新的陶瓷館在展廳最後設立了觸摸文物標本互動區,允許觀眾觸摸一件清代康熙時期釉下彩青花瓷瓶。褚曉波介紹,這是經過專業評估和特殊保護處理,在確保安全和完善相關措施的前提下。

「讓觀眾觸摸文物是有一定風險的,但我們還是希望去做這樣的嘗試。」褚曉波說,這一突破傳統展示模式的做法,使文物擺脫了展櫃玻璃的隔閡,鼓勵參觀者以敬畏之心用手感知古陶瓷實體,進一步拉近了公眾與歷史文化遺產的距離。同時這也非常考驗觀眾的觀展素質。 「我們相信來上海博物館參觀的觀眾,他們的素質都很高。 「另外,在這件可觸摸展品旁還配有點字說明牌,為視覺障礙人群提供難得的特殊體驗服務。

在玉器館的在展廳入口處,也放置了一塊重達158斤、未經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供觀眾觸摸,透過增加跟觀眾的互動,改善觀展體驗,同是也是為了讓觀眾更了解玉器,感受大自然「天地精華」之美。在玉器展廳內,還有幾個特殊的展櫃,櫃高僅1米3,據該展廳的策展人員介紹,這是專門為孩子們打造的兒童友好展櫃,非常適宜孩子們近距離欣賞展櫃中的文物。

兒童友善展櫃 高1.3公尺

兒童友善展櫃(布展中)

古代文明探索宮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和4層,總面積1900多平方米,該空間色彩豐富,造型富有童趣,是上海博物館傾心打造的「展教結合」型探索空間,這個空間以探索式、沉浸式和互動式體驗為特色,旨在激發6-18歲青少年兒童及親子家庭對中華文明的熱愛。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探索之旅中,青少年觀眾將扮演「小小考古學家」「小小修復師」「小小研究者」「小小策展人」「小小創意家」或是「小小講解員」的角色,近距離接觸和深度了解博物館相關工作,從而進行文明探源,感受造物有情,涵養精神家園。探索宮立足館藏特色,對文物進行創新演繹。

兒童探索宮

兒童探索宮 水下考古區

如在「水下考古」區域,給青少年特別設計了「長江口二號」古船出水古瓷標本觸摸計畫;「田野考古」體驗計畫則會有不同時代的考古發掘。 「我們想透過這個板塊的體驗,讓孩子們了解,考古不是挖寶,它有著非常規範的流程,是一項科學、嚴謹的工作。」

雙層巴士穿梭,連通上博東館及人民廣場館

據介紹,上海博物館東館在試開放期間進行觀眾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約60%的觀眾來自外省市,約10%為海外觀眾;約30%的觀眾前來東館參觀2次及以上,超過47%以上的觀眾逗留時間3小時以上;近90 %觀眾對東館整體滿意度達8分以上(滿分10分)。

為提升公眾服務與觀眾體驗,配合此次東館重啟,上博也推出了一系列配套便民措施,例如與上海的公交公司合作,開通人民廣場館和東館之間的定制公交班線,方便觀眾在兩館間穿梭。此次上博與久事集團上海巴士第四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合作客製化的公交班線,將於兩館共同開放日的11:00、12:00、13:00、14:00、15:00,有2輛雙層巴士分別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及上海博物館東館雙向發車;後續還將探索更多的合作線路,包括將與浦江遊覽作連動。此外上博還全新打造一站式智慧服務小程序,提供更豐富多元導覽服務。

人民廣場館與東館之間的客製化公車班線雙層巴士

據介紹,為迎接暑假大客流的到來,上博東館後續將推出精彩的特展和專題館。 7月3日起將在光明乳業第一特展廳舉辦「千年萬念:陳世英半世紀珠寶藝術」展;7月底前將開放「江南造物」專題館以及8月將在第二特展廳舉辦“寶塔乾坤:圓應塔遺珍展」等。

四個「中國古代藝術通史」常設展廳驚艷亮相

陶瓷館:中國古陶瓷展

陶瓷館

陶瓷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面積近1800平方公尺。展覽在人民廣場陶瓷館原有體系框架的基礎上,遴選出558件/組具有代表性的館藏精品,其中近50%的展品為首次亮相,展品總數增加了近百件。展覽依時間順序分為七大版塊,多維度、多角度地呈現了中國古代陶瓷從誕生、發展到繁榮的整個過程。它不僅是一部物質文明的編年史,更是一條精神文化的“歷史長河”,堪稱一部中國古代陶瓷的“通史”。

陶瓷館

貨幣館:中國歷代貨幣展

貨幣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面積近1000平方公尺。展覽在繼承前人收藏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於人民廣場館原貨幣館經典展陳,進行第五次陳列改建。貨幣館展示館藏錢幣6000餘件,總量為原展陳的近兩倍,是上博東館展示文物數量最多的常設展廳。此次改陳提升也體現在展陳內容擴展、展品種類及數量擴充、展陳效果升級等多個方面,透過品類豐富、自成體系的館藏錢幣,全面反映社會經濟的發展與變遷,呈現出一部完整的中國貨幣史和金融發展史。

貨幣館:中國歷代貨幣展

在維持原有通史陳列中的絕大多數展品繼續展出的同時,新增了民國時期貨幣和革命根據地貨幣兩部分內容,增加了兩百多件紙幣文物,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初期軍用票、民國初期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兌換券,各省和地方金融機構發行的珍貴紙幣,以及大革命和二次革命時期的珍稀票等。這些新增紙幣藏品為上海博物館首次在常設展中展出。

玉器館:中國古代玉器展

玉器館

玉器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面積800多平方公尺。展覽以中國古代玉器通史為框架,在原人民廣場館常設展陳的基礎上,展出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近350件(組)館藏玉器,並新增綠松石、瑪瑙、翡翠等品類,完善觀眾對古代玉器用材的認知。展覽挑選近80件重點展品詳細說明,40件重點展品配有拓展性的數位導覽,輔以線圖、拓片、使用復原圖或動畫,以及同期其他門類的相關藝術品等。透過多角度講述,以「輕」學術形式落地,大大豐富了展覽內容,力求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文物知識需求,幫助觀眾深入理解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歷程、功能演化和歷史文化價值。

玉器館

玉器館整體設計溫潤典雅,展廳空間設計採用回字形中區佈局,實現張弛有度的節奏。細部設計提煉玉器的造型、紋飾、質感、色彩等元素符號,透過照明層次設定、「玉」字牆裝置點綴、櫃型變化等,全方位提升展示效果與品質。其中,展廳中心櫃採用微型聚光燈側面補光的方式,對展品紋飾進行提亮,是本次展陳照明的一大創新。另外,在展場入口處,放置了一塊重達158斤、未經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供觀眾觸摸,感受大自然「天地精華」之美。

玉器館

璽印篆刻館:中國歷代璽印篆刻展

璽印篆刻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面積600多平方公尺。 1996年開放的上海博物館中國歷代印章館是海內外第一個中國印章專題陳列館,其展陳邏輯與陳列方式的科學性和學術性一直是印章陳列的典範。基於印學研究的持續推進,中國歷代印章館更名為“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館”,並將在東館全新亮相。

璽印篆刻館

璽印篆刻館共展出精品文物573件,較之前增加近百件,新品約佔35%。新陳列中,首次將中國印章的發生與發展置於世界古代文明印章主要起源體系的大背景下,設立「印章的主要起源體系」專題。以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黃河流域的早期印章為序章,開啟中國歷代璽印篆刻通史陳列。

璽印篆刻館

新陳列的主體分為「中國璽印」與「中國篆刻」兩個通史板塊。璽印和篆刻雖然在歷史上具有聯繫並在形態上相互承接,但其性質並不相同。璽印以憑信為主要功能,篆刻本質上是一種以璽印為物質外殼的藝術創作樣式。因而,璽印篆刻館所呈現的是兩個和而不同、相對獨立的通史陳列。

璽印篆刻館

兩大專題展廳煥新登場

考古館:「考古上海」展

考古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4層,面積1000平方公尺。 「考古上海」主題展立足考古視角,運用考古語言,從「何為考古」的角度出發,梳理出「何以上海」6000多年的城市文脈。展覽分為“文明之光”“江海通津”“海上繁華”三個版塊,通過2000餘件/組文物的組合,分別描繪上海歷史中史前時期的“古國”、唐宋時期的“古港”和明清時期的「古城」三個高峰階段,構成了一部濃縮的「上海簡史」。

考古館:「考古上海」展

考古館:「考古上海」展

首先,「古國」部分,以良渚文化階段為代表,展示上海史前文明發展的面貌;其次,「古港」部分,以唐宋元時期上海為重要港口,展現其經濟發展;最後,「古城」部分,明清時期上海市鎮發展、文化繁榮的景象,展現上海的發展。從“古國”到“古港”再到“古城”,這一陳列主題既展現了時間上的縱向發展關係,也展現了空間上上海自西向東的發展過程,更展示了上海逐漸成為國際性大都市的歷程。

陶瓷專題館:「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

陶瓷專題館:「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

陶瓷專題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面積600多平方公尺。展覽是上海博物館全新策劃推出的常設專題陳列,旨在書寫一部濃縮的貿易陶瓷史教科書,同時也是海內外首個以陶瓷為媒介,展現隋唐至明清時期中外經濟、政治、文化交流多維面貌的通史陳列。展覽精選353件/組展品,其中近半數首次公開展出,全面展示隋唐、宋元至明清時期中國貿易陶瓷的歷史變遷,幾乎是代表性品種的一次完整呈現。

陶瓷專題館:《China·世界:陶瓷與中外交流”展

展覽系統展示了外銷瓷品類的基本特徵,從代表性品種到港口變遷、運輸航線、貿易範圍,再到中外窯業的互動,涵蓋了貿易陶瓷的核心問題和前沿研究。展覽不僅提供了一部生動而全面的貿易陶瓷史教科書,還巧妙地隱藏了一些瓷器鑑定的小彩蛋,為觀眾提供了更豐富的觀展體驗。

透過展示歷史上的貿易陶瓷,本展不僅呈現了物質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還深入探討了陶瓷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和影響,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中外貿易歷史的窗口。

四個互動體驗空間精彩呈現

古文明探索宮

古文明探索宮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3層和4層,總面積1900多平方公尺。探索宮是上海博物館傾心打造的「展教結合」型探索空間,這個空間以探索式、沉浸式和互動式體驗為特色,旨在激發6-18歲青少年兒童及親子家庭對中華文明的熱愛。

古文明探索宮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探索之旅中,青少年觀眾將扮演「小小考古學家」「小小修復師」「小小研究員」「小小策展人」「小小創意家」或是「小小講解員」的角色,近距離接觸和深度了解博物館相關工作,從而進行文明探源,感受造物有情,涵養精神家園。

古文明探索宮

探索宮立足館藏特色,對文物進行創新演繹。如在「水下考古」區域,給青少年特別設計了「長江口二號」古船出水古瓷標本觸摸計畫。活動內容設計不同於通史陳列,著重於博物館職業體驗,讓小觀眾在體驗中感悟中華文明、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陳內容可持續更新,如「迷你展覽」體驗計畫將會不定期更換布展主題,「田野考古」體驗計畫將會有不同時代的考古發掘,如新石器時代、商至漢代等,「古人雅集」體驗項目將會圍繞著「文人雅集」主題設計策劃相關的劇本研讀活動。

數位館:「山水江南」數位展

數位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2層,面積近500平方公尺。數位館是上海博物館東館全新打造的體驗空間,此次推出的「山水江南」數位展是中國古代藝術臻品系列數位展等首展,後續也將推出更多結合館藏文物開發等數位展覽,重點突出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性,旨在加深觀眾對文物的理解以及對文明傳承和文明探源的認知。

數位館:「山水江南」數位展

「山水江南」數位展結合中國古典繪畫研究的新成果,在研究、發掘館藏歷代畫作內容典故、收藏資訊、創作背景的基礎上,從五代至清代,運用數位科技建構一個無實物展品陳列的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多媒體、沉浸式展示空間。藉由多媒體手段,實現展品內容的二度創作,呈現不同歷史時期中國江南山水畫的風格特色。

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

修復體驗館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4層,面積700多平方公尺。透過開放式文物修復展示和主題展示兩種形式,向觀眾揭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神秘面紗。在開放式文物修復展示空間內,上海博物館的青銅、陶瓷、書畫、家具、漆器、古籍等國家級和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修復技藝團隊將輪流展示其真實的工作狀態。主題展示簡明闡釋文物面臨的主要風險與文物保護的必要性,透過明代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春秋晚期青銅蟠龍紋鑑、清代景德鎮窯五彩仕女嬰戲圖罐、明朝中晚期景德鎮窯青花鳥紋碗、清代紫檀木漆架宮燈、商代中期青銅獸面紋斝等文物的保護修復應用案例,系統展示從價值認知、病害診斷、本體修復到預防性保護的完整流程。

修復體驗館揭秘完形、全色等修復技藝中的困難和精髓,以及應用於文物保護中的前沿「黑科技」。深入介紹參與文保工作的各種專業角色,展示文物保存不斷豐富的內涵和外延。修復體驗館的主題陳列將不定期更新,未來觀眾也將有機會進入展示空間,與修復師零距離互動。

文物保護修復體驗館

文創旗艦空間

文創旗艦空間位於上海博物館東館1層,面積近1000平方公尺。推出全國首個集文化展示、非遺傳承、休閒消費、互動體驗於一體的大文創空間。文創旗艦空間以現代、簡約的風格為基調,以中國古代美學與生活方式打造不同主題板塊,力求空間氛圍的舒適性與時代性,展示內容的專業性與傳播性,體驗服務的精細化和人性化結合,涵蓋各個年齡層和消費群體,更能凸顯博物館之美和中華文明之美,營造沉浸式文旅體驗新場景。

此外,上博文創立足文物活化利用,打造一系列聯名店,聯合之禾、雙妹、優衣庫等知名品牌,推出博物館X品牌系列,為IP開發注入社會活力。

【溫小提醒】

暑假參觀「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可提前購買普通票或兌換早鳥票

上海博物館「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將開幕,6月25日(週二)12:00起,觀眾可購買7月19日—8月31日的暑期展覽普通票(含全價票、優惠票、親子票)。已購買早鳥票的觀眾可以兌換碼預約7月19日—8月31日的展覽門票。展廳承載量有限,額滿為止。因展覽火爆,暑期觀展人數眾多,建議廣大觀眾錯峰觀展。

購買並兌換2024年9月1日後的展覽門票方案以及相關進一步開放舉措,將另行提前告知觀眾,敬請及時關注上海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官網、小紅書、微博等官方提示,感謝大家的體諒與支持。

標籤:

快速連結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地址:Room 406, No. 388 Qishan Road, Hul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聯絡我們
  • 電話:86-15396283716
  • 電子郵件:1617844001@qq.com

版權所有 © 2011 氮化矽陶瓷廠,氮化矽陶瓷生產廠商,氮化矽公司,氮化矽生產廠商,矽陶瓷價格,矽陶瓷電話,氮化矽陶瓷OEM middia 保留所有權利。XML ma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