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造訪美帝亞氮化矽陶瓷網站

建陶業的環保之路為何越走越艱辛

發佈時間:2024-12-12點選:1

原文:中陶君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勝之年」這一句話,相信大家都已經聽到耳朵起老繭。開年至今,建築陶瓷的工業生產體係可以說因為這一句話受了不小的「損傷」;環保綠色生產、永續發展是民族大業,按理來說是與建陶業的發展方向一致才對,為何還有「受傷」一說呢?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筆者曾在《你們廠的窯爐該淘汰了》一文中盤點了目前全國各陶瓷產區淘汰落後窯爐勢在必行的決心;兩會期間,《建陶的永續發展之路在哪? 2020年兩會指出四個方向》一文也提到,廣東建陶企業近千條生產線必須在2020年底完成煤改氣工作。不管做這些“要求”是不是“一刀切”,我們都可以看出建陶工業生產的環保整治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 6月3日,生態環境部在《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的意見》中提出:建材業產能較大的地區因地制宜研究開展水泥、陶瓷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在「環保生產」這一方面,明明企業與社會同一方向、同一初心,為何會在執行過程中走到當前的嚴峻地步?改氣、限排、燃料價格上漲……為什麼建陶業的環保之路越走越艱辛?今天想討論的問題可能有點現實和尖銳,但仍舊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

一邊是規範、方案頻出
企業卻怎麼做都是錯?

2019年初印發的《廣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2018—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年底,珠海,佛山,韶關,東莞,江門,肇慶,清遠等市需基本完成建築陶瓷產業清潔能源改造(在保障氣源供應的前提下,依照「先合約後發展」的原則);到2020年6月底,建陶業者需全面完成建築陶瓷生產線脫硝設施建設,確保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於100mg/m3,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不高於300mg/m3。

這份方案發布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為了推動環保工作的落實,期間新增的各種規範、方案可謂層出不窮。

圖源:網

2020年1月14日,《陶瓷工業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範》標準首次發布並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陶瓷工業廢氣治理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管理的技術要求,為指導性標準。據了解,該標準適用於日用及陳設藝術瓷、建築陶瓷、衛生陶瓷和特殊陶瓷等等工業生產過程(不包括燃料煤製氣系統)的廢氣治理,也將是陶瓷工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與可行性研究、環境保護設施的設計、施工、驗收、運作和管理的依據。

2020年1月17日,《污染源強核算技術指南陶瓷製品製造》首次發布並於3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陶瓷製品製造廢氣、廢水、噪音、固體廢棄物污染源強核算的基本原則、內容、會計方法及要求,適用於陶瓷製品製造新(改、擴)建工程污染源及現有工程污染源源強核算。

2019年7月12日印發的《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中提到,2020年需要基本完善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管理管理體系,推動工業爐窯全面達標排放。到了2020年前3個月,山東、遼寧等多個省份相繼印發《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基本上都是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則排查整治落後工業爐窯,如同下達最後通碟,而建陶工業生產便首當其衝。

為什麼難以推行、一拖再拖,不是只要企業肯花錢改線、升級設備、買新窯爐就可以了嗎?事實並沒有想像中簡單。根據相關學術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及非常規能源快速發展,但煤炭仍是現階段的主體能源;根據預測,到203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還將佔50%;而新能源與再生能源中,在我國已探明的能源資源儲量裡油氣資源儲量僅佔3%左右;清潔能源供應總量依然較低、短期內大幅增長的難度大等問題突出。

曾有媒體統計,每條建陶生產線的天然氣用量約4.5萬m³/天,照此推算廣東976條生產線每年所需天然氣在145億m³左右,這數字相當於僅是建陶生產就佔了全省天然氣主幹管網供氣量的51.76%、天然氣儲氣量的28.98%。透過資料的對比,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這976條生產線的生存空間將會大大壓縮。加上磁磚需要連續性生產,過程中不能突然斷電和斷氣,因此對於供氣品質的穩定性要求也相對較高。 這些絕非花錢建造氣管、改設備就能解決的問題

環保整治一旦行動
企業只有AB兩個選擇?

▲將軍企業肇慶生產基地

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在一篇推文中透露的關於肇慶陶瓷「煤改氣」進展的消息引起了行業廣泛關注。文章有內容如下:目前肇慶全市陶瓷企業63家,共有260條生產線,其中計劃實施關停退出的企業有15家55條生產線;而在計劃實施“煤改氣”的48家企業164條生產線中,已改生產線132條,並有50條已通過「煤改氣」生產線驗收。一口氣折損兩成產能,已經是不能承受之痛,還不算剩下一百多條未驗收合格的生產線,後續變數仍未可知。

環保導致大量建陶生產線政策性退出的產區仍有廣東清遠。據清遠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軍透露,在陶瓷產業方面,全市160多條生產線現在停掉了40多條,未來目標是壓縮到50條左右。

2020年6月4日上午,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在記者會上通報了江門市1-5月藍天保衛戰等工作推進情形。據介紹,今年江門將繼續推進剩餘的68條建築陶瓷生產線等整治工作,其中,恩平有56條生產線,佔據江門市八成以上,恩平市成為了攻堅重點區域;截至5月底,江門市已有40條建築陶瓷生產線被改造或關停。

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產區去年完成煤改氣的生產線有200多條,而關停或被迫退出的生產線數量高達上百餘條;據肇慶某家已經完成“煤改氣”的企業透露,使用天然氣使其每平方公尺的生產成本增加了2-3元。 關停退出or增加生產成本,在此環保整治的大勢下,企業只有A和B兩種選擇

綠色發展之路受阻
各大咖為建陶工業正名

當建陶工業生產被戴上“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帽子,當部分地區在“煤改氣”一事上對企業進行“一刀切”,當建陶企業面臨用氣貴、氣源供應不穩定等議題......不僅影響了陶瓷產業綠色發展之路,更是打擊了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的信心。 不可否認當前陶瓷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企業在克服當前的問題的同時,更需要立足於長遠去思考,尋找新的希望和突破。為此,筆者整理了各位產業大咖對產業綠色發展之路曾發表過的看法和言論,藉此互相勉勵重拾信心。

▲新明珠陶瓷集團肇慶生產基地

新明珠集團董事長葉德林曾在南莊鎮陶瓷產業促進會上表示,環保生產必須走合作發展的道路,透過借助大學、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優勢,整合陶瓷業和各企業之間的產業力量與資源優勢,將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概念投入陶瓷產業轉型升級與高品質發展當中。會上,新明珠集團與廣東埃爾森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公司還簽訂了近3300多萬元的4份環保工程項目合同,在佛山三水和肇慶祿步工業園區開展陶瓷煙氣深度消白、煙氣脫硫除塵整合以及現有環保設施改造升級工作。據悉,近年來新明珠先後投入在節能降耗和綠色智慧化升級改造等方面的資金超過5億元,其旗下的佛山三水、肇慶祿步、江西高安三個生產基地均被國家工信部評為「綠色工廠」。

廣東陶瓷協會會長陳環曾在日前的肇慶煤改氣工作會議中反映了在煤改氣實施過程中陶企所面臨的困難,包括基礎設施薄弱、機制不夠完善,造成用氣保障有待進一步落實等問題。陳環也曾在其他會議上提到過,經過改革開放40年,我國陶瓷產業生產已經站在國際行列,產業也不斷走向更高的綠色化水平,這是值得肯定的。未來應該在高品質發展的系統下尋找企業如何實現綠色發展的方向,例如「抱團發展」和「跨界發展」;企業需要開拓思維、創新發展,同時同心協力也非常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

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在接受廣東衛視採訪時曾表示,廣東這幾年一直在推動煤改氣,許多燃煤的企業都轉用天然氣,但煤改氣以後削弱了製造業的成本優勢;黃建平個人建議「放開兩頭管住中間」',即放開供給端和用氣端,買中石油的氣、中海油的氣還是買深圳燃氣的氣,用戶可以有自由選擇權;管住中間輸送環節,輸送環節就是管網,就像輸變電,電網的安全問題需要管住,建議瓦斯的中間環節由國家來管控。如果這樣做,天然氣的成本預計最少可以下降三分之一。

......

最後筆者也想說,建陶業的確對保護環境有著重大意義,而磁磚更是一種「變泥為寶」的綠色建築材料。日前在與一位在恩平設了工廠的陶瓷企業老闆聊天時,筆者問到,建陶業要如何為自己正名?那位老闆沉思之後表示,這種「爭回一口氣」事情只能全憑時間的沉澱,到幾百甚至幾千年後,石材等不可再生材料或許已經不會在市場上出現,而那個時候磁磚一定還是建築裝飾材料的首選

圖源:網

作 者:洪曉純

標籤:

快速連結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廈門市美帝亞生物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地址:Room 406, No. 388 Qishan Road, Huli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聯絡我們
  • 電話:86-15396283716
  • 電子郵件:1617844001@qq.com

版權所有 © 2011 氮化矽陶瓷廠,氮化矽陶瓷生產廠商,氮化矽公司,氮化矽生產廠商,矽陶瓷價格,矽陶瓷電話,氮化矽陶瓷OEM middia 保留所有權利。XML map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