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宏曉純
眾所周知,諾貝爾瓷磚是一家專注於瓷拋磚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從2011年開始佈置瓷拋磚領域,到2020年全面升級推出了5.0全通體岩板,諾貝爾在瓷拋磚的實用性、裝飾性上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驚人的超越,受到了整個行業的矚目。近日,中國陶瓷網有幸訪問諾貝爾陶瓷集團研發副總裁、總工程師、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餘愛民。訪談中,餘工以深入淺出的講解充分展現了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華東建陶品牌背後的強大實力,並憑藉其深耕行業多年的豐富經驗,指出了未來影響岩板發展的關鍵命脈。
▲諾貝爾陶瓷集團研發副總裁餘愛民(右)、中國陶瓷網董事長歐陽天生(左)於2020年9月1日在杭州合影
壹
五代瓷拋磚的演變
諾貝爾瓷拋磚1.0到5.0的演化歷程,可以說是全行業都非常關注的事情。請問諾貝爾瓷拋磚的發展脈絡是什麼樣的?其中又承載著諾貝爾什麼樣的戰略思考?
圍繞中國陶瓷網記者提出的問題,餘工將諾貝爾五代瓷拋磚的演化訓道來。
▲諾貝爾陶瓷集團技術中心簡介,2003—2019年期間,共獲得專利授權六百餘項、省級以上技術認定近百項
諾貝爾最早開始研究瓷拋磚工藝,是2011年。如果說要給這5個階段斷代,1.0版本就是純色的、應用了表面瓷質技術的材料。為了驗證這個諾貝爾1.0瓷拋磚的功能性,我們在上海凱迪拉克汽車展廳大面積應用了一款純白色的瓷拋磚。當時業界正值拋光磚盛行,由於甲方對於材料的白度要求非常高,大部分拋光磚的白度達不到那種要求。我們那時候的瓷拋磚沒做任何的圖案,單純用一個純白的瓷拋磚工藝就滿足了他們對裝飾性的要求,而且效果也非常好。這是瓷拋磚的功能性和裝飾性首次得到驗證。
在有了瓷拋磚1.0的基礎,諾貝爾又開始著手研究數位噴墨滲透技術。到了2013年,我們就開始推出瓷拋磚2.0版本,並通過了科技項目鑑定。數位噴墨滲透技術結合第一代的瓷質面材技術,於是瓷拋磚2.0出現了。
到了3.0版本,我們將它界定為通體技術的突破。前面是表面裝飾性的完善,後面便開始解決通體的問題。 2016年,我們開始推行坯體布料技術,同時融入前面的兩大核心技術-瓷質面材、數位噴墨滲透,諾貝爾瓷磚正式將其稱之為瓷拋磚。
▲國內最大噸位壓機生產的磚王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張柏清為其題字:
「建陶新高度,瓷壇一道景」
4.0版本,其實就是2017年推出的大板瓷拋磚。諾貝爾引進了義大利西斯特姆設備,其中包括了4.4萬噸位的壓機,對於生產超大規格瓷磚產品具備顯著的優勢。於是,我們將前面瓷拋磚3.0的工藝應用在陶瓷大板上面,4.0大板瓷拋磚誕生了。
2020年推出的5.0版本,採用的是數位化布料技術,從而實現通體到通紋的突破。我們把5.0版本稱之為三通體,一是材質通體(1.0時代開始,瓷拋磚就是整片無釉且瓷質的);二是顏色通體(3.0時代的通體布料其實已經實現了顏色通體) ;三是紋理通體(5.0時代數位化布料實現貫穿性的通紋)。
針對中國陶瓷網記者提出如何讓表面紋理和貫穿性紋理完美結合的問題,餘愛民是這樣解釋的:「通體到通紋,本質區別在於3.0的通體布料採用的是機械式布料,僅僅是顏色上的通體,還達不到紋理的通體。一對應即可完成紋理同步。
▲諾貝爾岩板5.0全身系列 span>
諾貝爾瓷拋磚的每一次進化和演變,都是建陶產品在裝飾工藝上的一大突破;到了5.0時代,三通體技術又讓建陶產品在仿石材製造工藝以及效果上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餘愛民表示:「我認為瓷拋磚5.0版本在取代石材上具有很大的優勢,因為石材和瓷磚對比的差距就是一個材料通紋性。目前大部分瓷磚生產都採用了表面的數位化噴墨技術,雖然可以逼真地模仿各種石材,但是貫穿性的紋理卻是非常難以實現的。
貳
從瓷質拋磚到岩板
在今年7月的潭洲陶瓷工業展上,諾貝爾第一次以諾貝爾岩板的身份與大家見面。而在8月31日的第十屆中國房地產與泛家居跨界峰會圓桌論壇環節,論壇嘉賓都對岩板發表了不同的見解。有鑑於目前產業對岩板產品投產的熱度,以及諾貝爾本身對於岩板領域的涉足,餘愛民也分享出自己對岩板這個「新物種」的看法。
1.岩板的定義
中國陶瓷網記者:您是怎麼定義岩板的呢?
餘愛民:目前國內的岩板,實際上已經沒有大小規格的概念,用來做浴室檯面表面的小規格產品也被稱之為岩板。如果單指大規格岩板(900×1800㎜以上),諾貝爾可以說是國內是第一家推出的。當時行業的普遍叫法還是叫“大板”,諾貝爾在2016年就已經研發生產,在2017年時候舉行了“大板瓷拋磚”發布會。
其實,岩板本質上還是屬於陶瓷磚的範疇,只是應用的領域更加廣泛了,因此現在終端市場、泛家居領域都習慣稱之為岩板。如果說一定要採用岩板這個稱謂,我建議要加一個前綴,叫「陶瓷岩板 」。單純叫岩板容易讓使用者誤解它的材質,不知道是岩石做的還是陶瓷做的。岩板這個新物種爭議比較大,如果統一某個叫法,「陶瓷岩板」這個概念會隨著傳播推廣而普及。
由此可見,諾貝爾岩板的誕生早在 5.0版本之前,而其前身便是2017年推出的諾貝爾大板瓷拋磚。那麼隨著全通體5.0技術的升級,諾貝爾岩板又有著什麼樣競爭力,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2.岩板的競爭力
中國陶瓷網記者:岩板的競爭力體現在哪裡?
餘愛民:瓷拋磚工藝追根溯源是屬於無釉磚,它在岩板領域的競爭優勢非常明顯。第一,這個工藝的產品更耐磨、不容易刮花且耐衝擊(因為其表面沒有玻璃層,受到衝擊時不會出現剝釉的現象);第二,它的質感更接近石材;第三,材料的物理穩定性、耐久性較好(因為材質的通體,產品的熱膨脹係數、急冷急熱等性能較為優越)。
除了材質的實用性,諾貝爾岩板的裝飾性也是極佳。為了達到顏色上的全通體,諾貝爾岩板生產過程中坯體都是精選了優質原料,例如達到一些超白(無鋯配方)的效果。加上通體、連紋的技術,這樣的岩板在各領域的應用效果都非常好。不僅如此,諾貝爾岩板的6mm75°白系列還具有一定的透光性。
中國陶瓷網記者:透光岩板是怎麼做到的呢?它和樹脂類的人造石有連結嗎?
餘愛民:其實可透光的岩板跟樹脂沒有關係,它只是成分中的玻璃相更多,所以呈現出一定的半透性。這和材料本身的厚度也有很大的關係,厚度越厚,岩板的透光性越減弱。
中國陶瓷網記者:您覺得薄岩板和厚岩板哪個更有發展前景?
餘愛民:我覺得岩板的薄厚還是要看實際應用的區域。例如檯面類的岩板肯定是要厚一點,如果是應用在櫃門板的話,還是要薄一點的好。岩板作為飾面材料,需要搭配一些五金件,薄岩板的自重較輕,可以避免長期使用後櫃門板下墜變形。目前諾貝爾的一些5.8mm岩板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於廚衛空間的櫃門、櫃板上。在衛生間,岩板具備了防潮的性能;在廚房,岩板又具備了防火的性能,所以這個材料本身就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3.岩板同質化問題
中國陶瓷網記者: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餘工,就是目前岩板花色較少、同質化程度較高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的岩板大部分都是黑白灰色系的,例如魚肚白、勞倫黑金等,這跟生產過程受限有關係嗎?
餘愛民: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還是來自於應用端的需求。像剛剛說魚肚白、勞倫黑金這幾種花色的紋路比較大氣,石材本身也比較昂貴,所以比較受歡迎。加上近幾年來黑白灰裝飾風格的風行,岩板作為裝飾材料,也需要符合應用的場景。 因此,大多數岩板產品是黑白灰色系,並不是因為製程做不了其他花色,而是為了符合市場的需求。
當然,以後岩板的花色一定會更豐富,例如仿玉石的岩板。我們都知道,玉石在高級別墅、大宅裡是非常吃香的。而目前玉石效果的裝飾材料無非兩種,一種是真正的天然玉石,另一種是樹脂的人造石;前者造價太過昂貴,後者的物理性能不好,所以岩板還是有很多的機會。
叁
岩板隱憂或成產業危機
岩板概念在國內興起時間並不長,大部分人對這個材料依然不是很熟悉。將一塊岩板應用到空間中,需要經過材料流通商、設計師、加工商等多個環節,深加工儼然成了岩板發展的頭號難題。
▲由諾貝爾岩板加工而成的茶盤
對此,餘愛民認為:岩板加工問題需要從兩方面解決,一個是前端生產去提升材料的加工性能,二是教育後端的加工應用並完善標準。
他進一步解釋:每一塊岩板都需要經過加工這道工序,所以對材料的加工性能要求也會比較高,這意味著作為生產商,需要把整個工藝、配方、燒成製度都做出一些調整,其中的關鍵在於應力的消除。瓷磚產品內部應力的形成,和整個生產過程都有關係。
1.配方方面:原料的膨脹係數越大,應力越大(磁磚燒成的過程中溫度的不均勻性,導致應力隨著膨脹係數增加)。
2.尺寸方面:產品規格越大,應力越大(應力以產品尺寸成比例增長)。
3.成型方面:成型過程中的密度均勻性非常關鍵(岩板壓製成型之後密度若有較大的差異,燒結完成便會存在有的地方緻密、有的地方疏鬆的問題,在切割過程中刀具碰到的阻力不一導致難以保持穩定,這時候岩板就容易切割開裂、破損;產品成型中密度的均勻性,並非單單與所使用的壓機有關,還有布料的控制、粉料的流動性和顆粒級配等等,每個細節都需要格外注意)。
4.燒成方面:燒成週期放慢可使岩板的應力得到有效釋放(特別是冷卻系統不能過急,冷卻帶越緩越好,目前的窯爐會在冷卻帶中增加多組燒嘴,一方面是加強對溫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就是用熱風冷卻可確保岩板有足夠的時間釋放應力) 。
岩板切割加工這個事情是全方位的,與前期生產的每個細節,以及和後續加工使用的工具是否鋒利、加工的工藝是否規範、加工檯面是否水平等等都息息相關,並不是通過某個環節就能徹底解決的。 所以我們除了改良生產端,還需要去教育應用端。每一樣材料都有自己的特性,切割的工具和方法都要符合這個材料才行。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對岩板這個材料會有更多的了解。而且現在逐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專業加工設備出現,所以加工這個環節也在進步中。
“岩板怎麼切都不會裂”,這句話沒有人敢保證。像諾貝爾從原料到成品都有一套非常精密的檢驗標準,在燒成上也是全方位的控制;儘管如此,每一批諾貝爾岩板在出爐之後,仍然需要做開孔、橋切等等切割加工的實驗。據了解,諾貝爾在板材加工性能以及深加工技術的研究已經沉澱多年,2017年該項技術也被認定為國際先進水準。可見,在生產端去提升岩板加工性能方面,諾貝爾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目前各岩板生產廠商的技術實力依然參差不齊,同時創業家對於生產研發的認知也是無法達到同一高度。
▲中國建築衛生陶瓷產業瓷拋磚(板材)研究中心授牌儀式
鑑於種種原因,產業協會攜手頭部企業成立岩板研究中心,對於岩板的發展起著積極性的作用。早在2017年12月,中國建築衛生陶瓷業瓷拋磚(板材)研究中心便落戶諾貝爾。直到今日,研究中心一直致力於為業界進行正確的積極性引導和規範。餘愛民表示,「未來岩板的標準還需要細分應用的領域。原來的牆地磚都有一套標準,但隨著材料的應用場景發生變化,應該根據不同的應用層面去分類,制定更具體、更明細的標準。
\\\\\\\\\\
餘愛民強調,「我現在最擔心的是產業新上了那麼多岩板生產線,規模雖然起來了,廠家卻沒有把提升產品加工性能擺在第一位。假設大部分還是按照原本生產瓷磚的思維和模式去生產岩板,很容易就把岩板的口碑做差了。人敢用。
如果生產商只知道岩板火爆卻不知道岩板的痛點和隱患,思維和行為都還是停留在做瓷磚的階段,不僅是企業自身無法成功,另一方面還會讓整個行業來承擔這種「岩板一切就裂」的負評,岩板這個龐大的增量市場也會被破壞。在此,我們共同呼籲:岩板生產製造商不要過度追求低成本,需要重視對提升產品加工性能的研發,共同保護好市場的口碑,莫讓藍海變成堰塞湖!
作者:洪曉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