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追風
從今天開始,中陶君推出「一週辣評」欄。
為什麼要推出「一週辣評」?
靜觀陶業百態,辣評陶事陶人。你有故事我無酒,真話同樣易上頭。
第一期「一週辣評」來襲,請陶瓷人自行準備西瓜和小板凳。
1
關鍵字:煤炭改氣
近期,陶瓷業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莫過於煤改氣。
隨著9月7日新華社旗下《新華每日電訊》刊發重磅報道《廣東建陶業「煤改氣」為何「氣不順」? 》,新京報和光明日報旗下光明網相繼就廣東建陶業“煤改氣”撰文發聲(所撰文章分別為《告別“一刀切”,煤改氣才能讓企業“順氣"|新京報快評》和《「煤改氣」不能變成對企業的折騰丨光明時評》),新華社旗下《國家財經周刊》則將《廣東建陶業「煤改氣」為何「氣不順」? 》題目改為《“煤改氣”,越改越生氣? 》後全文轉發,業界媒體和業界資深人士也紛紛就「煤改氣」直接撰文發聲或展開議論,一直存在著、從未被解決的「煤改氣」一刀切問題再次掀起「軒然大波」。
而隨著9月11日佛燃能源子公司佛山市高明燃氣有限公司與順成陶瓷集團正式簽訂管道天然氣供氣合同,截至9月14日,佛山禪城、三水和高明24家「煤改氣」陶瓷企業已有13家企業和佛燃能源簽訂了供氣合約。
一方面是反對陶瓷業「煤改氣」一刀切的聲音此起彼伏,另一方面是「煤改氣」一刀切不可逆轉地漸成事實。
辣評:權威大眾媒體的報道尚且改變不了事情的走向,行業媒體和行業資深人士的議論能起到多大作用?無非是過嘴癮玩意淫而已——不過話還得說回來,儘管作用微乎其微,但「明知不可為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能丟。此時,行業協會等半官方組織在哪裡?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代表業界向政府提出「煤改氣」意見和建議,不是它們應負的責任嗎?如果它們確實一直在做這些事情,也應該發出聲音,讓整個產業都知道。少為具體企業站台,多為整個產業擔責,是產業協會等半官方組織接下來要認真考慮的問題。此外,如果「煤改氣」一刀切真的被叫停,已經完成「煤改氣」的企業的付出或損失誰來買單?倘若沒有人替它們買單,這對它們公平嗎?
2
關鍵字:岩板與厚磚
根據陶城報統計,目前全國已點火的岩板線生產線達到88條。不久之前,國內已經建成的岩板線生產線還只是55條;彼時,陶城報預測國內岩板生產線在2021年才會達到72條,相關產業人士則預測3年內將達到300條。同時,岩板的價格戰已然打響,岩板的價格已下降到100元/㎡。
根據陶瓷資訊統計,目前福建厚磚生產廠家已達30家,生產線數量已達45條,生產線數量超過了該省另一主導產品瓷片的生產線數量,佔全省建陶生產線總數的10%。在生產線激增的同時,厚磚的價格下降幅度已經非常之大,4月份價格最低時降到50元/㎡,最近有些企業的價格則低至30元/㎡,半年降價近40%。
辣評:如果岩板在現今的陶瓷產業佔據絕對的C位,是當仁不讓的當紅炸子雞,那麼厚磚離C位也不會太遠,同樣是一個令人矚目的存在。因此,這麼多陶瓷企業追捧並跟風岩板和厚磚本無可厚非。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馬雲這句名言鼓勵了許多心懷夢想的人。但別忘了,馬爸爸還有一句名言:「當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的時候,它就不是一個好機會。」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的岩板和厚磚風口,同樣很有道理。
3
關鍵字:仿古小磚
當岩板、厚磚這些新品類產品大火特火的時候,一些陶瓷企業卻在舊品類產品市場中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從陶城報通報中獲悉,福建一些陶瓷企業小仿古磚銷量在2020年獲得大幅成長。柔然:400×400mm小仿古磚市場總量估計將比去年翻上10倍;陶藝軒:客戶陸續找上門來,小仿古磚產銷量大幅增長;釉花:仿古小磚滿載生產,被客戶追著要貨;泉隆:400×400mm小仿古磚至少成長50%。
辣評:與其盲目追逐風口,不如堅守、深耕已經進入的領域,將自己的優勢乾成風口。
4
關鍵字:客戶需求
傳統的磁磚和地板,還是更應該去關心核心顧客的需求,圍繞他們的需求提升相應的服務能力,發展完善原有的產品體系和應用體系。我們也需要更多的設計工具,設計出超出用戶預想的效果贏得用戶的信賴,包括到落地等,說到底還是一種服務的提升,在服務的環節上做到更好的品質和更可持續的呈現。
——美國莫和克工業集團亞洲區總經理葛宏明,中國家博會(上海)第九屆對話創新論壇
岩板這樣一個大的市場,必然會有不同的需求,我們要做的是真正研究透自己的產品以及這些產品所要面對的目標客戶。針對這些客戶我們再輔以優質的服務,這才會是營商的真正核心競爭力。
——VARMORA瑪沃拉中國岩板總代理張浩驊,陶瓷資訊《 岩板精英有話》< /p>
企業有使命、有價值觀,做讓客戶信賴、真誠的事情,開發新產品不能只是為了賺取賣點或噱頭,而是應該站在用戶的角度,用用戶思維去思考問題,真正解決用戶的痛點。
——夾江廣樂陶瓷董事長楊未,2020陶業精英思享匯
辣評:第一段話說的是客戶需求,第二段話說的是客戶需求,第三段話說的還是客戶需求。這些觀點說得多麼好!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任正非和華為的觀點「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為評判標準,有多少陶瓷品牌和經銷商能做到?而難以複製的優質服務,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話說那麼多陶瓷企業成立各式各樣的岩板研究中心,怎麼沒有成立客戶/使用者研究中心的呢?
作者: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