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觀陶業百態,辣評陶事陶人。
你有故事我無酒,真話同樣易上頭。
第18期【辣評】來襲,請陶瓷人自行準備西瓜和小板凳。
”
第23屆中國建博會(廣州)和2021佛山潭洲陶瓷展已分別於7月23日、24日落幕,而7月27日開幕的第35屆廣州陶瓷工業展也已接近尾聲。在新冠疫情仍未消退、建陶業猶陷低潮的當下,透過這三場與建陶業密切相關的活動來觀察和分析建陶業的一些突出現象,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平心而論,這三個因疫情延後的展會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以與建陶產業關係最為密切的佛山潭洲陶瓷展為例,其2021年的成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在疫情反覆的背景下頂著壓力順利舉行且未出現任何一例感染者,還好地解決了上一屆展會停車困難和堵車等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功;二是打造了囊括岩板生產設備、原料到岩板產品再到岩板深加工、搬運、施工等一系列環節在內的全新岩板資源整合平台,讓岩板產業鍊和生態圈初現雛形。
然而,成績的背後卻隱藏著憂患。
對於展會主辦單位而言,以岩板為核心打造全新岩板資源整合平台固然是一種戰略聚焦,既能將已進軍岩板領域的上中下游企業的參展投入吸入囊中,也能為岩板產業鍊與生態圈的形成發揮正向促進的作用。
這使得岩板完全掩蓋了傳統瓷磚的光芒。在2021佛山潭洲陶瓷展上,岩板和岩板生產、加工設備堪稱“獨霸天下”,佔據了參展商絕大部分參展資源,吸引了觀展者絕大部分觀展注意力;非岩板陶瓷產品如瓷片、拋釉磚、仿古磚等則難覓食蹤影,800×800mm規格以下的磁磚更是近乎絕跡。儘管有媒體人士大張旗鼓地歸納出了2021佛山潭洲陶瓷展非岩板部分的少得可憐的亮點,但與岩板的亮點相比未免天差地別,簡直不值一提。
在一股股「神秘力量」的作用下,傳統瓷磚被佛山潭洲陶瓷展等展會淘汰出局正在一步一步變成事實。
對於過去一直專注於傳統瓷磚而現在打算發力岩板的建陶企業而言,將岩板當成走出低潮、轉型升級和轉換賽道的救命稻草雖然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但究竟有沒有必要紮堆上岩板計畫實在應該三思而行。
縱觀2020年以來與建陶業密切相關的展會尤其是2021佛山潭洲陶瓷展,絕大多數參展建陶企業——涵蓋頭部品牌、腰部品牌乃至尾部品牌,無一例外地都將岩板作為展示重點,完全不給傳統磁磚展示的空間。正因如此,岩板不僅是佛山陶博會、佛山潭洲陶瓷展上當仁不讓的第一主角,還成為建博會(廣州)、廣州設計週上頗受關注的重要角色,作為裝修材料可以取代傳統瓷磚上牆下地,作為跨界新型材料可以取代石材、木板、玻璃等材料做台做櫃做電器做輪船甲板,被產業鏈各方誇大到無所不能,以至於有人開玩笑說它應該鋪滿天花板和用來做床;也因為如此,這些與建陶業密切相關的展會總是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岩博會」或「岩板展」。
而實際情況是,岩板迄今仍只佔整個建陶業不到十分之一的市場,卻耗去了建陶企業每次參展的主要資源,更佔用了其未來發展的主要投入。
陶瓷展變成“岩板展”,陶博會變成“岩博會”,傳統瓷磚的創新得不到展會形式的展示和認可;建陶企業一窩蜂地投入岩板,不計回報地發展岩板,在市場中仍占主導地位的傳統瓷磚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長此以往,來自傳統瓷磚通路的缺乏岩板落地服務能力的經銷商對「岩板展」、「岩博會」還有什麼盼頭?會不會因此而不再參加或關注這些展會?甚至對傳統瓷磚的發展和與之攜手的建陶企業失去信心? ……
其中傳遞出來的信號十分危險,建陶業的未來充滿變數。
探究岩板近兩年來在國內近乎「瘋狂發展」的原因,少不了岩板產業鏈各方一些急功近利者的推波助瀾,也離不開一些藏著深深焦慮的建陶企業決策者的盲目跟風。
大家在喜提岩板「欣欣向榮」局面的同時,是不是還應該考慮到:只有終端的商家能將岩板賣出去,上游的企業才能繼續吃岩板創造的市場蛋糕,進軍岩板領域的建陶企業才能在以岩板為砝碼的投資博弈中回本獲利。
其實,後者更要需考慮如何處理好岩板和傳統瓷磚關係的問題,即如果岩板取代傳統瓷磚成為可能,是不是真的要拋棄沒有能力也沒有意向經營岩板的傳統瓷磚通路的經銷商?
(作 者:禪殘)